perfectionist and mask原文:Unhappy? Self-Critical? Maybe You're Just a Perfectionist - The New York Times

原作者:Benedict Carey

翻译:Iris

弥缝啰嗦:Iris 又出手了!上次翻译了《为什么金钱不能买到幸福》,这次将介绍为什么追求完美主义会让人觉得不开心和充满压力。反省一下自己,弥缝也有些追求完美主义啊,不过还不是很严重。放松一下,没必要这么麻烦自己嘛,来读读这篇文章。另外,此文谢绝转载!引用片段请注明出处

正是所有的体育电影、飞机上的免费杂志或者激励学录像都传达了这么些成功的潜规则:相信自己、不要对任何事说“不”、永远不要随便退出、不要接受第二选择。

但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真心。

与这些格言进行争论是徒劳的,它们显然都是理所当然的——虽然没有写进宪法,但它们已经融入文化长流之中,灌溉了从半场演讲到公共讲演,再到所有SAT的指导班上。

最近有几项研究对那些把已经说的烂俗的成功方法看的太认真的人做出警告。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个众所周知的类型——完美主义者,那些当事情偏离预想方向时,便会惊慌或大怒的人。这项研究不仅证实了那些纯化论者(Purists)就像 Freud,Alfred Adler(见注1)等无数个被激怒的父母一直预言的那样,总是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并且研究认为完美主义是珍贵的透镜,通过它可以解释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毫无联系的精神方面的困难,从消沉到强迫症再到对某一事物上瘾等症状。

一些研究人员根据调查问卷的答案把完美主义者分成了三种:朝自己的高标准目标挣扎前进的自我导向者,然后渐渐沦落成总是充满压力的自我批判者;和执着于期望别人同样也是完美主义的狂热者,从而常常导致自身人际关系的破坏;以及那些十分努力地想要成为一个自认为完美的、理想化的人,而这也是导致自杀想法和饮食失调的诱因。

“人们想要在某些地方变得完美是很自然的事情,比如在他们的工作中——做一个好的编辑或外科医生取决于不犯错误,”约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及多项研究的发起人 Gordon L. Flett 说,“但当它扩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家庭生活、外表、喜好时,你就会发现许多问题了。”

不像其他被冠以精神病标签的人,完美主义者不需要与污名作斗争或怀疑自己是否有机能障碍。相反,“他们很以此为豪,”一名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援助顾问,最近刚对受完美主义刺激的员工进行了集体治疗的 Alice Provost 说,“而且文化上对给予完美主义的非常高的评价更是增强了他们的态度。”

考虑到一项近期澳大利亚 Curtin 科技大学心理学家们的研究,他们发现对于“完全或一点也不”程度的想法预示了完美主义者如何驾驭他们的生活。研究人员对25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要他们对16项事物比如“我认为我自己要么是在控制之下的或完全失控的”、“我要么可以和人们相处的很好或一点都不好”的同意程度打分。

参与者对这个二选一的模式表现的越偏激,他们越有可能会因这种极端的完美主义而患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简而言之,这些人不仅仅会把很多成功格言囫囵吞入,而且会认为它们是绝对的。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知道在失败之后有可能会成功(又是一条样板规则:失败是成功之母)。但问题是他们依然认为失败是平庸的表现,或者说是颠覆的结果。

不要接受第二选择。对自己真心。

对于那些有过想要戒除坏习惯的人来说,他们非常熟悉完美主义的负担。只是破戒一次,如一口烟一杯酒,要么最好说这是个“事故”,要么最坏则是旧习复发,而最经常的情况被称之为摔下了马车:失败了。而当你已经失败了,那么,最好就让自己多摔几次吧(参考培养健康饮食必须注意的错误)。

这就是为什么专家们一直争论强制节欲对于对付治疗物质滥用是否是必须的。大多数戒毒所正是以这条基本规则为基础:你不是节欲者,就是毒品依赖者,没有所谓的介于这两者中间的。毫无疑问的,这条准则在数以万计的瘾君子身上凑效了,但是如果对完美主义者的研究却是破坏许多其他的成果的一个引导呢?

Provost小姐说,那些戴维斯分校里参与了她的研究的人,总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紊乱的症状——这又是另一个完美主义导致的危险。他们不能忍受一个凌乱的桌面。他们觉得几乎不能把未完成的工作放到第二天去完成。有一些人甚至花可笑地长时间去重新做任务,去追逐一个只有他们可以想到的理想状态。

在一个实验中,Provost小姐有几个小组成员会故意偷懒,这违反了他们的本性。“这种情况大多数会出现在工作中,”Provost小姐说,“他们看起来喜欢小事情,因为他们有些人把他人看起来并非大事的事情看作失败。”

下班后把工作暂时放一边。不要早到。把所有允许带入的早餐带进办公室。就让桌子乱一点。先试着几种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工作最后再用你想要的那种。

“再问自己:你受惩罚了吗?宇宙是否还在继续照常运行?你是不是快乐一些了?”Provost小姐说。“他们会惊奇地说‘是’,所有的事情还是照常进行着,而且他们担心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的严重。”

英国有一句谚语便是鼓励人们当他们嘲笑害怕失败的人时展示他们的才能:“做最差的你”。

如果你不能容忍自己最坏的一面,那至少偶尔想想,你能做多么真实的自己?

注1:Alfred Adler 是有名的心理学家,《超越自卑》(What Life Should Meant to You)的作者,心理学阿德勒派创始人。

[弥缝注,此文谢绝转载!引用片段请注明出处。]